浦东“老开发”:上海自贸区热投资下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4-05-13 11:08:10 阅读 次
在浦东“老开发”——上海外高桥集团总经理舒榕斌的眼中,与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之初,撂下头盔,便问“开发有多少面积,有什么政策”的投资者不同,而今,上海自贸试验区每天络绎不绝的投资者“更国际化、更理性、参与紧迫性也更强”。
舒榕斌在浦东坊间被称为“十八勇士”之一,1990年浦东开发时,他作为第一批18名公务员被选中。而今,他所在的这方圆土地又一次成为投资者“踏破门槛”的地方。
至今,他仍能回忆起当年被媒体形容为“医生看门诊式”的咨询接待:一房间的人,连口茶都没有功夫喝。
舒榕斌说,当年投资者尽管询问者多,对开发仍抱有疑虑、试探者居多。而今上海自贸区的投资者更富热情,并急于分享上海自贸区的发展“钱景”。
眼下,上海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投资者纷纷涌入,几乎在一夜之间,人流、车流都朝着这片热土涌入。
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运龙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于自贸区内新企业增长,原企业扩充,致使浦东地区今年10月份商业用电量同比增加了近两成。
即便在远离上海市区的洋山深水港,在港区工作8年的吴姓员工也在感叹着:东海上的船舶越来越繁忙,东海大桥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了。
但相比上世纪90年代浦东从一片阡陌之地登上开发开放高光舞台的情景,正如舒榕斌所言:“区域开发23年,并不是一张白纸,要引入投资项目,挑战、机遇并存。”
舒榕斌说,这一个多月来,能明显感受到国家战略在海内外引起的关注和轰动。但他主张在热投资下进行一些冷思考。
他所在的上海外高桥集团,负责上海自贸区内11.03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约占38%,经济总量占90%。
“在投资热潮中,重点培育一些产业,为企业落户提供服务”、“适应新变化,从贸易为主转向贸易、投资功能兼顾,从在岸经营转向在岸、离岸并行等等”……这些都成为“冷思考”的内容之一。
面对海内外机构纷纷抢滩上海自贸区、周边租金暴涨,舒榕斌说,外高桥集团一边守着“20平方米2万元人民币租金每年”的价格,一边“翻箱倒柜”调整物业,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区内办公资源如此紧张,乃至上个月,外高桥集团还将下属公司上世纪90年代的写字楼腾出,供花旗银行入驻,其员工转而进驻区外一座待拆迁的仓库。
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