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信息 - 仓库土地 - 办公商铺 - 上海厂房信息中心
发布出租出售信息】 【发布求租求购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招商项目 > 正文
湖北荆州:高水平承接转移促发展方式转变
发布时间:2014-01-28 16:37:12 阅读
  中国经济网荆州9月10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杨雄飞 黄巍薇 )2012年2月29日,古城荆州扛回“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字招牌,成为继安徽皖江、广西桂东等四区域之后,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荆州产业转移示范区区位图

  成功跻身于对于开放的“国家队”,荆州拥有了振兴崛起的又一加速器。一年多以来,荆州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胸怀,迎接世界的目光;站在内陆开放前沿,荆州以大开放接纳大产业,以绿色承接带动产业升级,以改善环境搭建高效平台,在探索创新中趟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荆州路径”,借势开启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起点。

  战略路径——抢抓机遇 先行先试

  承接产业转移,是优化我国产业分工格局的重要推手。一声令下,“转移!转移!”浩浩荡荡的产业转移队伍,在中国版图上,从东向西奏响了宏大的交响曲。

  2012年2月29日,荆州加入到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队”。做为荆州决策层,如何来解读承接产业转移“国字号”所蕴含的“政策密码”?

  回望历史,科学研判。荆州决策层以“格局”和“变局”来解读荆州迎来的“黄金机遇”。

  中国经济格局凸显荆州。历经30多年,中国经济这盘大棋已至中盘,中部地区成为国家战略重头戏。荆州作为中部之中,既是中部交通枢纽,又依江而立,踞黄金水道,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确立,荆州一跃成为国内市场枢纽;

  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回归”荆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致承接了三次产业转移,荆州曾经抓住第一次上世纪80年代、国际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了轻纺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也由此成就了荆州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此后,随着国家把发展的战略重心向沿海转移,身处内陆地区的荆州,工业逐渐衰退。

  如今,身披“国字号”战衣的荆州承接产业示范区,内陆开放高地的地位更加凸显,不仅能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且,更有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驱动型产业转移。

  如何用好承接产业转移“国字号”招牌,如何抢抓扩内需战略机遇?

  “荆州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分析机遇,以更积极的姿态捕捉机遇,以更有效的方式用好机遇,抢占发展先机。”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说。

  荆州确立了“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即以国家级荆州开发区这一核心区,打造产业高地,通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构筑分布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核心区的“先行先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建成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秀示范区、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跨区域合作与产业转型发展的综合试验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2年9月,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省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湖北省将从促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土地供应、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力支持,随即,湖北省财政安排10亿元湖北“壮腰工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荆州承接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发展。

  机遇叠加,汇聚古城。荆州,以一次次“先行先试”,来谋求改革的最大“红利”。

  承接转移的“荆州特色”——立足内需拉动 集聚效应产生

  2013年春节过后,刚投入生产的美的冰箱荆州工业基地就忙着招工。节后,美的集团对荆州冰箱生产基地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新增两条生产线,产品由普通型向高端转型。这一扩能升级,使美的集团将冰箱生产量的80%都集中在了荆州基地,一举打破了荆州、合肥、广州三大生产基地“三足鼎立”格局。

  而随着这一“棋局”的完成,美的集团在荆州这片“国字号”承接产业转移沃土上,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扩张成长,更在短短几年间,成功带动荆州家电制造业踏上了“王者归来”之路。

  对于政策机遇的感知把握,企业从来有着先知先觉的敏锐嗅觉。

  2009年,起家于珠三角的美的集团,抢先落子荆州,在收购小天鹅(荆州)电器有限公司100%股权后,开始了在荆州的创业发展。

  依托荆州原有的较强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几年间,美的冰箱荆州工业基地即实现了年产能400万台、年产销量10倍增长的目标,并逐渐带动荆州轻工建材产业链的完善。截至目前,荆州本土已有29家中小企业成为美的荆州基地供应商,全省来自于潜江、仙桃、宜昌等地的43家企业,纳入其采购供应链,为美的配套生产包装件、塑料件、基础件等产品,形成了以荆州为核心区的产业链“商圈”。

  同时,一批跟随美的而来的配套企业,也在荆州扎下根来,“配套产业链是企业成长的‘土壤’,要吸引企业转移落户,最好的办法就是‘移土栽培’,把配套产业链等‘土壤’一并承接过来。”转移到荆的一企业负责人说。

  立足内需拉动,吸引市场驱动型产业转移,产生集聚效应,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推动产业升级。荆州的要素红利、交通区位优势等“红利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渐次转移落户。

  立足未来布局 产业现新格局

  在示范区获批伊始,荆州市委、市政府即对示范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产业承接,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高端承接、创新承接、集群承接。

  把握大局,研判走势,着眼未来,荆州市委、市政府果敢决断——

  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从电子信息产业破题,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谋定而后动,思路决定出路。

  经过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南下广东商谈,2012年10月23日,荆州8 大重点项目集中在荆州开发区开工、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10 亿元。8大项目中,以伟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组团落户,开创了荆州电子信息项目引进之先河。

  今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促进信息消费,要增强供给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并提出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加快高端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的要求。

  这一产业政策的出台,在从深圳转移到荆州开发区的伟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宪看来,是“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公司一年前“挥师中原”,将38条生产线全部转移至荆州,更是走出了一步精妙绝伦的“好棋”。

  今年早些时候,在伟特电子临时过渡厂房内,16条SMT生产线上生产出的通讯终端产品开始源源不断销往各地。在荆州这片电子信息处女地上,伟特开始积聚冲刺行业巨头的实力。而随着这些“荆州造”的问世,荆州已然站在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地,踏上了新一轮朝阳产业打造之路。

  短短一年内,一条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在国家级荆州开发区快速形成。而在这条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串联起来的,是伟特电子、同洲电子、信源通、华讯方舟等一批国内电子通讯行业响当当的大企业,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些大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的投产,将激活和带动荆州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

  不仅如此,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纷纷落户荆州,绿地、万达等现代服务业巨头也抢滩荆州……打造新产业,立足前瞻性,令荆州在未来产业竞争中拔得头筹。

  数据显示,今年元至6月,荆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8.8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6个,其中,中国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占了16席。而且,投资结构优化明显,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机械装备、医药制造、电子通讯、环保节能等行业完成投资分别增长90%、128%、1248%、1172%。

  ——立足内需拉动,吸引市场驱动型产业转移,产生集聚效应;

  立足大开放 招大引强促升级

  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字号”招牌,就是赋予了荆州大开放的新平台。

  今天的荆州,需要怎样的开放?

  开放的新高度和新境界,将为荆州赢得项目,赢得主动,赢得空间,赢得未来。

  思想解放的开关,在荆州开发区率先开启。

  “今天的招商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荆州开发区要承担起核心区的示范带动性,首先要通过招商引资之变,打造产业发展的升级版。”一场以思想解放为主题的思维转型首先开始。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推行“媒介式”、“链条式”招商到参与城市论坛;从与上海嘉定、江苏昆山友好城市搭建合作平台,到上百次登门拜访企业……理念之变,使荆州敞开胸襟,挺立开放潮头,喜迎四海客商。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在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滚滚浪潮中,重大项目纷纷沓来。

  荆州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吸附效应。招商引资数字不断刷新:去年至今,全市共引进项目919个,其中,工业项目723个、亿元以上项目366个;实际到位资金875.5亿元。

  另一组数字,则记录着荆州人“奔跑”的速度。

  仅今年上半年,荆州市“四大家”领导累计外出招商时间达315天、接待客商420多批次;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累计外出招商1018天、人均56天以上;全市138个招商小分队深耕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深度无缝对接产业。

  体制机制之变,让荆州开放走向新的广度和深度。

  ——从以往园区招商变为招商局专业招商,荆州颠覆性调整招商机构,体制之变迸发出更强的招商活力;

  ——由招企业向招产业、招城市转变,以伟特电子、华讯方舟领衔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扎堆,深圳电子工业园、新滩新区等快速发展;

  ——由“装到篮子里都是菜”转变为围绕重点产业开展“补链”招商,华中精密铸锻生产基地、中联重科和高田落子荆州,使机械制造产业链更长、更全;

  ——从“被外资利用”真正转变为“利用外资”,美的在荆州扩能、凯乐联姻湖北长飞,在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同时,更引来理念、精神、人才,既实现了零增地招商,又大幅提升了企业实力。

  转型升级之变,还在“调”和“壮”上体现。

  随着承接转移企业的落地,一方面倒逼荆州传统产业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强大驱动,调结构,转方式,自觉“强身健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部分本土企业则采取“横向联合”,积极向承接落地的大企业寻求战略合作,以壮“体量”,实现转型升级。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驱动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前进。

  从轻工建材到纺织服装,从农产品加工到装备制造业,一个个传统产业企业,都开始在新加盟的大企业带动下,从旧的生产方式向新的生产方式演进跳跃,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吸收资本与科技的养分,绽放现代产业的芬芳。

  立足绿色承接 谋求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荆州有着骄人的生态环境,淡水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家园林城市。也正因如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荆州始终坚持绿色承接,突出发展“两型”产业。

  “承接产业转移,荆州既要增量,更要质量;既要高速度,更要高标准。”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明态度明确,“荆州要科学发展,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老路。”

  在这样的理念下,荆州率先在国家级荆州开发区推行项目进区评审制。项目落地,不由领导干部说了算,决定权交与了高级别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们严格按照进区项目的投资强度、单位土地面积的税收额度、科技高度、环保程度、产业链条长度的“五度”量化考核评定,同时,还对拟进区项目的发展方向、环保、节能减排指标和科技含量进行把关。仅去年下半年,评审专家即将6个拟进区项目“拒之门外”。

  有“绿色环保”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在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亩平税收等标准上,多加衡量,招大引强;在项目选择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确保了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立足未来产业布局,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打造现代工业体系;

  立足环境优化 打造承接“洼地”

  今年7月10日,全球汽车安全系统行业龙头企业——高田,情定荆州,成为荆州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值得铭记的一个片断。

  值得铭记,不仅因其4.5亿元的投资,不仅因其是荆州从长三角地区承接的首家全日资企业,也不仅因其对荆州进一步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带动力,更因其让荆州经受了一次要素资源、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全方位的严苛考核。

  14次往返考察,涵盖荆州基础设施“硬件”和城市人文环境“软件”。高田株式会社会长高田重久说,公司决定把在中国的第三个生产基地放在荆州,相中的就是这里物流、人力资源、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等多方优势。

  “高田落户荆州,体现出荆州城市综合实力具备了承载、‘拥抱’优质资本的能力。”一经济界学者如此评说。

  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比较优势的竞争、要素的竞争。承接东部沿海企业“挥师南下”落户,荆州需要亮出更为诱人的比较优势。

  这一优势,荆州在“一硬一软”的环境打造上加以诠释。

  硬环境,在优化承接条件中造就。

  交通体系构筑:1年多时间里,荆州加快构建外通内畅、便捷高效、功能完备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高速公路路网发达,汉宜铁路动车通达全国,黄金水道得天独厚,机场迁建已提上议程……荆州的“中国立交桥”之梦,正在“水陆空”的综合运输线上不断发酵、延伸。同时,顺畅迅捷的交通,意味着运输半径的缩短;交通底盘的锻造,更成就了物流成本的下降。

  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荆州加快软硬设施配套,建园区路网、修排水工程、扩园区空间,今年上半年,荆州全市开发区控管面积已由一年前的180余平方公里拓展到400余平方公里。

  软环境,在创新变革中提升。

  今年5月22日,被冠以“中国天谷”之名的华讯方舟项目“牵手”荆州。

  “5个工作日完成注册手续,半个月完成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现场一天一个面貌,‘荆州速度’令人拍手称绝。”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公司董事会随即决定:加大在荆投资力度,将部分中高端研发项目搬至荆州,荆州开发区竺桥工业园租用的过渡厂房调整为公司永久性厂房。

  审批快、拆迁快、落地快,来荆州投资的深圳企业家感慨——“荆州速度”正在赶超“深圳速度”。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荆州捧出了全方位的无缝对接——信息对接、产业对接、环境对接、政策对接,实现审批流程减免,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政策全面优惠。

  在这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不是一句口号。干部由“领导”、“官员”向“保姆型”服务员、“园丁型”引导员、“纽带型”协调员、“创新型”管理员转变,成就一个个“荆州速度”,更折射出这座城市政务服务环境的全面提升。

  今年8月7日,荆州市政府以一号文形式,下发《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一轮改革目的明确:从体制机制层面求解改善环境的良药;目标更加清晰:以打造全省最优服务环境为目标,全新打造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举措更为有力:在大幅度砍掉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政务服务“体系重构、流程再造”。

  市长李建明话语铿锵:“当前,软环境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软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力打造‘升级版’的政务服务平台。”

  一个思想解放的荆州、一个全面开放的荆州,一个倾情服务的荆州,正在转型发展、“两型”引领、重点突破、统筹发展的原则下,重点构建“一主四区”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三横三纵”的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带。时代的节点上,雄浑的号角里,荆州勇担使命,脚步铿锵。

  ——立足大开放,谋求招大引强,带动主导产业升级;

  ——立足绿色承接,谋求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立足环境优化,打造承接“洼地”。

  荆江两岸、荆州大地,一场酝酿以久的大开放、大对接就此拉开序幕。

特荐厂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