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新27条”再救“暴富边城”榆林
发布时间:2014-01-28 16:37:09 阅读 次
榆林有着千余年历史,然而,这座城市真正广为人知却是在最近5年。
从一夜暴富式的增长,到如今陷入经济低谷、煤矿停产、民间融资资金链断裂,榆林的命运始终牵动着人们的眼球。毫无疑问,榆林是有着得天独厚优势,也常常被人另眼相看的城市。千里之外的省会西安,陕西省的决策者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榆林,希望它能够成为资源城市率先转型的表率。
5年前,一份由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帮助榆林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与鄂尔多斯的竞跑中迎头赶上,这份文件意义重大,被陕西政商界称作“榆林27条”。
今年以来,资源行业低迷,繁荣突然终结,榆林又走到了一个低谷,倒逼转型论不绝于耳。经过逾年的酝酿,陕西省政府近日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并已下发。这份文件被称为“新27条”,与5年前那份“旧27条”相对应。
这一次,陕西省政府准备指导榆林怎么做?
榆林慢了
米宏英的公司经营着西装生意。她的办公室紧挨着车间,房子里满是布料和一排排挂起来的西装成品。一楼的大厅则展示兼售卖公司的产品——西装和一些挺括的衬衫,价格不算贵,当然也不算便宜。这家公司主要为榆林的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团购和定制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当地迅速发展的中产阶级。“去年的生意还很好做,今年敲定一笔单子却很难,”米宏英说,“你去酒店、商场看看,往年人都是满的,大家都在消费,今年差多了。”
在米宏英的视野之外,其他迹象也显示出,突然之间,榆林经济放缓。
在包茂高速陕西段(鄂尔多斯—榆林—西安),一辆辆奔驰的重型卡车装载的是榆林出产的原煤、天然气、甲醇等原材料和化工产品。这条道路的拥堵情况是陕西经济的晴雨表,过去10年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节节攀升,榆林的经济繁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但是,这半年里,马路陡然空旷了起来,以往运煤车动辄排出几公里的长队不见了。
今年上半年,榆林的工业产值仅实现了3.4%的增长,同比降低18.7个百分点,下降的原因是中国经济不振造成的需求下降,这些因素导致原煤、电石、甲醇等产品价格猛跌,从而让榆林经济丧失了动力。
榆林市发改委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说,预计今年的各项数据可能无法实现预测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形势非常困难。上半年,榆林的财政总收入出现了令人非常讶异的负增长。
今年上半年,榆林的经济增长为8.6%,对许多城市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还过得去的数字,但在榆林,这样的形势几乎被视为灾难。
榆林曾经风光。根据陕西官方的数据,榆林的经济总量由2008年的1172亿元达到2012年的2769亿元,年均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197元达到24140元,年均增长22.2%。这段不凡的持续增长让榆林跻身于中国经济的明星城市,成为“暴富的边城”。
投资一家煤矿的张东说,“10年的高速增长,人们都习惯了。”这10年里,他眼看着原煤的价格从几十元乏人问津,一路涨至六七百元,甚至许多人托关系买煤,而现在原煤都堆在坑口,看形势,“整个行业两三年可能都不会好起来”。
经济繁荣的突然终结成为了全民情绪发泄的出口,对经济的不满充斥于街谈巷议。许多民间资本持有的煤矿由于陷入亏损而停产,为它们提供资金的民间借贷公司资金链迅速断裂,这导致了它们的投资人——成千上万的榆林富豪和中产阶级失去了自己的财产,甚至负债累累。
榆林市政府则监测到,民间的投资和消费意愿都在下滑,许多星级酒店的收入下降近半,当地最大的一家汽车4S店东洲大众的零售额下降了22%。
新老27条
无论是当地人,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政府主要官员,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状态在榆林延续下去。
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曾昭宁说,目前的经济形势将促使榆林提前转型,“对榆林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个好事。”
问题是,转型方向具体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份重要的文件最近从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在榆林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中传达和学习。
这份名为《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的文件,是一个指导榆林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被当地人称作“新27条”。
“新27条”是相对于5年前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而言的,这份意见也包含27项内容,被称为“老27条”。
从“老27条”到“新27条”,严谨的形式过渡显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很多当地的政府官员认为,正是在“老27条”的指导下,榆林的发展才得以进入最快时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老27条”是在2008年正式下发的,促使其下发的重要因素是榆林与西北另一个资源明星城市——鄂尔多斯的竞争。
经济观察报记者曾采访过的一位当地官员说,在2006年前后,榆林的经济水平还跟区位、资源情况差不多的鄂尔多斯大体相当,但随后几年,“人家凭借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特殊政策,凭借敢闯敢干的精神,成了中国增长最快的城市,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2006年,榆林和鄂尔多斯的经济总量分别为345亿元和367亿元,基本相仿,但几年后,有榆林市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说,“榆林已经落后鄂尔多斯有10年的差距了。”
经营陕西最重要煤业公司的陕煤集团董事长华玮当时也说,“两个城市的经济差距主要是因为两个政府思想解放程度的差距。”
2008年,经过了多次研究和讨论,陕西省委常委会开始专项研究榆林“跨越式发展”课题,并定位为陕西省经济的新增长极,随后,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对榆林的重视拔高到与西安相同的程度。
“老27条”的核心是“放权,让利和搞活”。陕西省一级政府向榆林市下放了大量项目的审批权限,并在税收等各项财政资源分配上大幅度对榆林市让利,比如当地广泛征收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省级财政的分成比例从40%大幅降低到10%。
之后,榆林进入了最快的发展期。到去年,由于一些特殊性的支持政策面临到期,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座谈会议纪要显示,榆林市官员曾经向省里请求解决2012年“老27条”到期后,希望继续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的问题,希望“特区”能够继续“特”下去。
当时陕西省主要领导表态:“2012年以后,只要你们持续跨越发展,省上就持续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