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功能区划出炉 功能拓展区将布局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2014-01-28 16:37:08 阅读 次
上周末闭幕的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功能区划的演进
1997年,在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以及黔江地区基础上设立重庆直辖市,其具有“中等省的规模”。直辖以来,历届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的发展都进行了战略规划。其中就有贺国强时期的“三大经济区”和汪洋时期的“一圈两翼”发展战略。
“三大经济区”把重庆市40个区县(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一圈两翼”就是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渝东南翼)。
“(贺国强时期)当时配合西部大开发划了三个圈,得到过中央领导人的肯定,只是把主城搞得比较小,只有9个区。后来汪洋来重庆的时候,做了‘一圈两翼’,把这个‘圈’划大了,‘一小时经济圈’,23个区县都进去了。”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说。
此次划分的五大功能区分别是都市功能核心区,范围为主城6个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都市功能拓展区,范围为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一小时经济圈”其余部分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五大功能区和‘一圈两翼’是一致的,就是在‘一圈两翼’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细化,把‘一小时经济圈’分了三个圈层。”李勇认为,“划了以后重点突出了,都市功能核心区主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做CBD中央商务区,这个范围是城市形象的展现,不会搞工业、物流市场。都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布局物流的枢纽,工业园区包括两江新区。”
李勇表示,城市发展新区是增量部分、发展未来的新兴产业,主城区要疏解出去的包括汽摩、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过来;另外把这一块做城市群,做成卫星城,未来“两翼”的人口减少三四百万人,疏解的地方主要是这个区域,主城区的人口也要疏解一部分过来,因此未来这一块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战场。
孙政才的主政方略
此次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定位由重庆市党委全会来审议通过,而不只是由重庆市政府的规划部门来制定发布,可见这一举措的重要性。李勇表示,“他(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看得很重,这涉及区县的重新定位,也涉及简政放权。酝酿很久了,今年两会期间也在做讨论,出了很多稿,我都参加了好几稿的讨论。”
2012年11月20日,孙政才正式履新重庆市委书记,此后不久就先后赴三峡库区、渝东南和渝西等地区展开密集调研。《重庆商报》报道,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表示:“孙政才书记到重庆后,通过认真调研,认为主体功能区规划要进一步落地,需要进行功能的划分和定位。”
沈晓钟介绍,重庆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后就开始紧锣密鼓部署深化和细化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孙政才初步提出五大功能区战略构想。在形成了划分功能区的征求意见稿后,孙政才又分主城、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四个片区,听取当地主要领导的建议,对意见稿进行修改。
孙政才如此重视或许从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可见一斑。《重庆日报》报道,他在会上说,重庆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
孙政才还表示,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目的是强化五大区域联动,更好地突出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战略方向的调整
作为全局性、战略性举措,对于五大功能区进行重新定位,意义不止于功能定位,背后更深刻包含其治理方略的方向。
孙政才要求,要扎实做好科学划分功能区域的相关配套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规划引导,搞好政策设计,完善考核机制,将各功能区定位充分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比如,《重庆商报》就报道,沈晓钟表示,将针对两翼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再采用趋同化的考核机制,突出生态考核的差异性,对各级主管的指挥棒进行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实际上,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与功能区划分一起审议通过的还有《重庆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
另外,李勇还表示,五大功能区重点在城市发展新区,涉及12个区市县,又主要是渝西地区,“刚好可以跟成渝经济区的城市发展带连接起来。渝西地区的发展此前基本上被忽略,怎么做大做强,怎么和成都、四川呼应起来?”
孙政才在会上也表示,五大功能区划分,四个“有利于”其中之一就是“有利于加强重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合作,加快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等建设”。今年1月初他在渝西地区调研时表示,渝西地区地处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是“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全市发展格局中有着重要地位。
李勇说:“孙书记来了以后发现,重庆以前主要抓库区和主城区发展,恰恰忽略了渝西地区。这次把成渝经济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讲得很重。”
其实,渝西地区曾经具有良好的产业和经济基础。后来随着川渝分治,发展相对缓慢,四川学者将其与川内连接部分称之为“中部塌陷”。“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就在渝西地区,是重庆市做发展最好的地方,它的产业布局都是沿高速路、沿长江、沿高铁来布局,整个用地条件比较好,低丘缓坡,刚好受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圈的辐射。这个位置发展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李勇认为。
功能区划的演进
1997年,在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以及黔江地区基础上设立重庆直辖市,其具有“中等省的规模”。直辖以来,历届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的发展都进行了战略规划。其中就有贺国强时期的“三大经济区”和汪洋时期的“一圈两翼”发展战略。
“三大经济区”把重庆市40个区县(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一圈两翼”就是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渝东南翼)。
“(贺国强时期)当时配合西部大开发划了三个圈,得到过中央领导人的肯定,只是把主城搞得比较小,只有9个区。后来汪洋来重庆的时候,做了‘一圈两翼’,把这个‘圈’划大了,‘一小时经济圈’,23个区县都进去了。”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说。
此次划分的五大功能区分别是都市功能核心区,范围为主城6个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都市功能拓展区,范围为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一小时经济圈”其余部分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五大功能区和‘一圈两翼’是一致的,就是在‘一圈两翼’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细化,把‘一小时经济圈’分了三个圈层。”李勇认为,“划了以后重点突出了,都市功能核心区主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做CBD中央商务区,这个范围是城市形象的展现,不会搞工业、物流市场。都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布局物流的枢纽,工业园区包括两江新区。”
李勇表示,城市发展新区是增量部分、发展未来的新兴产业,主城区要疏解出去的包括汽摩、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过来;另外把这一块做城市群,做成卫星城,未来“两翼”的人口减少三四百万人,疏解的地方主要是这个区域,主城区的人口也要疏解一部分过来,因此未来这一块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战场。
孙政才的主政方略
此次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定位由重庆市党委全会来审议通过,而不只是由重庆市政府的规划部门来制定发布,可见这一举措的重要性。李勇表示,“他(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看得很重,这涉及区县的重新定位,也涉及简政放权。酝酿很久了,今年两会期间也在做讨论,出了很多稿,我都参加了好几稿的讨论。”
2012年11月20日,孙政才正式履新重庆市委书记,此后不久就先后赴三峡库区、渝东南和渝西等地区展开密集调研。《重庆商报》报道,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表示:“孙政才书记到重庆后,通过认真调研,认为主体功能区规划要进一步落地,需要进行功能的划分和定位。”
沈晓钟介绍,重庆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后就开始紧锣密鼓部署深化和细化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孙政才初步提出五大功能区战略构想。在形成了划分功能区的征求意见稿后,孙政才又分主城、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四个片区,听取当地主要领导的建议,对意见稿进行修改。
孙政才如此重视或许从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可见一斑。《重庆日报》报道,他在会上说,重庆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
孙政才还表示,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目的是强化五大区域联动,更好地突出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战略方向的调整
作为全局性、战略性举措,对于五大功能区进行重新定位,意义不止于功能定位,背后更深刻包含其治理方略的方向。
孙政才要求,要扎实做好科学划分功能区域的相关配套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规划引导,搞好政策设计,完善考核机制,将各功能区定位充分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比如,《重庆商报》就报道,沈晓钟表示,将针对两翼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再采用趋同化的考核机制,突出生态考核的差异性,对各级主管的指挥棒进行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实际上,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与功能区划分一起审议通过的还有《重庆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
另外,李勇还表示,五大功能区重点在城市发展新区,涉及12个区市县,又主要是渝西地区,“刚好可以跟成渝经济区的城市发展带连接起来。渝西地区的发展此前基本上被忽略,怎么做大做强,怎么和成都、四川呼应起来?”
孙政才在会上也表示,五大功能区划分,四个“有利于”其中之一就是“有利于加强重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合作,加快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等建设”。今年1月初他在渝西地区调研时表示,渝西地区地处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是“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全市发展格局中有着重要地位。
李勇说:“孙书记来了以后发现,重庆以前主要抓库区和主城区发展,恰恰忽略了渝西地区。这次把成渝经济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讲得很重。”
其实,渝西地区曾经具有良好的产业和经济基础。后来随着川渝分治,发展相对缓慢,四川学者将其与川内连接部分称之为“中部塌陷”。“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就在渝西地区,是重庆市做发展最好的地方,它的产业布局都是沿高速路、沿长江、沿高铁来布局,整个用地条件比较好,低丘缓坡,刚好受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圈的辐射。这个位置发展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李勇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