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建设抓紧推进 锡通园区体验“锡通速度”
发布时间:2014-01-28 16:39:39 阅读 次
1月22日,总投资2600万美元的安防科技产品项目在锡通科技产业园签约。管委员副主任吴为兵说:“这是一个美资项目,从获得线索,到与外商洽谈,再到签约只花了一个月时间。这再次证明了‘锡通速度’,同时增长我们建设锡通园的信心。”
项目签约到动工仅用4个多月
锡通园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以商引商、精准招商,管委会成立一年多,特色产业板块雏形初显。截至2012年底,锡通科技产业园共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已开工项目3个。6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内,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已建成11条道路。
园区招商局局长宣斌介绍,一般一个项目落户,从签约到开工建设要经过设立公司、土地招拍挂、规划建设申报等一系列流程,每个环节都顺利的话,最快也要5到7个月,而在锡通园,卡特彼勒项目于2011年8月24日签约,2012年1月5日正式开建,仅用4个多月,创造了卡特彼勒这一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在国内投资所有项目的最快纪录。
这一纪录背后,锡通人得到很多的支持。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的项目,通州区商务局没有审批权限,南通市商务局直接审批。“仅规划审批这一块,如果等有了土地证,再请设计院出方案,再修改优化,走相关程序,起码也要1个月,我们多管齐下,给项目迅速动工节省时间。 ”宣斌介绍,“目前,卡特彼勒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
同样,通州迄今投资额最大的农业加工企业,总投资9000万美元中港粮油(江苏)有限公司的建设也体现了“锡通速度”。据公司总经理谢涛介绍,该项目,去年初开工,年底竣工,生产在即。
花8万元保护一棵银杏树
锡通科技产业园由无锡、南通两地合建。廖文华是管委会副主任,由无锡方委派,负责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廖文华说:“打造这个园区,我们把它当做一件精品来完成,力求少留遗憾。 ”
启动区内的玉兰大道、梧桐路等,每条路都以植物为名。廖文华说:“一个陌生人来到一个城市,如何辨识道路?我们的创意是,道路种植什么,路名就是什么,这样就方便记忆。 ”
在园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细节,而且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留。银洋河桥、天星公园,这些村名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了下来。廖文华说:“城市化后,我们应该给曾经住在这里的人留点什么。”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规划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走遍园区的角角落落。在园区配套工程香樟公寓地块拆迁时,工人们正动手对一颗银杏树进行砍伐。规划部门人员见状,当即要求刀下留树。
据当地的老百姓讲,这棵银杏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后来,园区不仅对该项目设计做了修改,还花了8万元把银杏树买下来,并在银杏周边建起护栏。廖文华说,无论是产业还是环境,都要对得起这块土地,建设好南通未来产业特色鲜明、市政配套完善、生活环境宜居的“南大门”。
想尽办法也要保障园区发展
2012年初到现在,拆迁线上人员的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社会事务局副局长张继华说,他从2006年开始从事拆迁工作,4000多农户顺利拆迁完毕,搬进农民集中居住区,从2011年起,他们集中力量做好启动区里的拆迁扫尾工作,“说句实在话,我是情愿拆几千户,也不愿意拆这最后的几户。 ”
张继华说的是实情,越到最后越考验着工作人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张继华记得,天星村有个拆迁户,专门在外面租了房子,对工作组成员避而不见。
无法沟通联系,签订拆迁协议就更别想了。张继华觉得,事情的关键是要找到当事人。后来,拆迁组人员通过关系,找到他的住处。“那天,我们从晚上,一直谈到第二天下午,才签了协议。 ”
事后,这个拆迁户说:“我知道,周围不少邻居搬进了新房,有的还卖了多余的房子,做起生意。其实我也巴不得拆,只是想多争取点钱。 ”“拆迁户想要多争取利益无可厚非,但我们确保的是所有拆迁户的利益。 ”张继华说,最近几天,他还要去找一位在上海“躲猫猫”的拆迁户。
园区建设土地资源是一方面,资金也不可或缺。“去年,虽然国家金融环境趋紧,但我们的融资情况较好,全年融资10亿元,其中流动贷款6亿元,项目贷款4亿元。 ”园区财审局副局长陈刚:“随着锡通科技产业园的影响力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看好这片热土。 ”
目前,园区与9家银行签订《区银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项目签约到动工仅用4个多月
锡通园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以商引商、精准招商,管委会成立一年多,特色产业板块雏形初显。截至2012年底,锡通科技产业园共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已开工项目3个。6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内,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已建成11条道路。
园区招商局局长宣斌介绍,一般一个项目落户,从签约到开工建设要经过设立公司、土地招拍挂、规划建设申报等一系列流程,每个环节都顺利的话,最快也要5到7个月,而在锡通园,卡特彼勒项目于2011年8月24日签约,2012年1月5日正式开建,仅用4个多月,创造了卡特彼勒这一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在国内投资所有项目的最快纪录。
这一纪录背后,锡通人得到很多的支持。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的项目,通州区商务局没有审批权限,南通市商务局直接审批。“仅规划审批这一块,如果等有了土地证,再请设计院出方案,再修改优化,走相关程序,起码也要1个月,我们多管齐下,给项目迅速动工节省时间。 ”宣斌介绍,“目前,卡特彼勒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
同样,通州迄今投资额最大的农业加工企业,总投资9000万美元中港粮油(江苏)有限公司的建设也体现了“锡通速度”。据公司总经理谢涛介绍,该项目,去年初开工,年底竣工,生产在即。
花8万元保护一棵银杏树
锡通科技产业园由无锡、南通两地合建。廖文华是管委会副主任,由无锡方委派,负责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廖文华说:“打造这个园区,我们把它当做一件精品来完成,力求少留遗憾。 ”
启动区内的玉兰大道、梧桐路等,每条路都以植物为名。廖文华说:“一个陌生人来到一个城市,如何辨识道路?我们的创意是,道路种植什么,路名就是什么,这样就方便记忆。 ”
在园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细节,而且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留。银洋河桥、天星公园,这些村名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了下来。廖文华说:“城市化后,我们应该给曾经住在这里的人留点什么。”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规划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走遍园区的角角落落。在园区配套工程香樟公寓地块拆迁时,工人们正动手对一颗银杏树进行砍伐。规划部门人员见状,当即要求刀下留树。
据当地的老百姓讲,这棵银杏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后来,园区不仅对该项目设计做了修改,还花了8万元把银杏树买下来,并在银杏周边建起护栏。廖文华说,无论是产业还是环境,都要对得起这块土地,建设好南通未来产业特色鲜明、市政配套完善、生活环境宜居的“南大门”。
想尽办法也要保障园区发展
2012年初到现在,拆迁线上人员的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社会事务局副局长张继华说,他从2006年开始从事拆迁工作,4000多农户顺利拆迁完毕,搬进农民集中居住区,从2011年起,他们集中力量做好启动区里的拆迁扫尾工作,“说句实在话,我是情愿拆几千户,也不愿意拆这最后的几户。 ”
张继华说的是实情,越到最后越考验着工作人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张继华记得,天星村有个拆迁户,专门在外面租了房子,对工作组成员避而不见。
无法沟通联系,签订拆迁协议就更别想了。张继华觉得,事情的关键是要找到当事人。后来,拆迁组人员通过关系,找到他的住处。“那天,我们从晚上,一直谈到第二天下午,才签了协议。 ”
事后,这个拆迁户说:“我知道,周围不少邻居搬进了新房,有的还卖了多余的房子,做起生意。其实我也巴不得拆,只是想多争取点钱。 ”“拆迁户想要多争取利益无可厚非,但我们确保的是所有拆迁户的利益。 ”张继华说,最近几天,他还要去找一位在上海“躲猫猫”的拆迁户。
园区建设土地资源是一方面,资金也不可或缺。“去年,虽然国家金融环境趋紧,但我们的融资情况较好,全年融资10亿元,其中流动贷款6亿元,项目贷款4亿元。 ”园区财审局副局长陈刚:“随着锡通科技产业园的影响力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看好这片热土。 ”
目前,园区与9家银行签订《区银全面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