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携“蓝黄”两区优势发力“总部经济”
发布时间:2014-01-28 16:39:34 阅读 次
作为蓝黄两区交汇处的山东潍坊,在正式提出发展总部经济一年后,开始形成集聚发展优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山东潍坊新引进各类总部(分支机构)115家。而在数字的背后,是潍坊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集中发力总部经济的结果。
潍坊结缘“总部经济”
“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新引进企业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115家,其中市直部门单位引进42家,县市区及开发区引进73家……”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市发展总部经济总结推进会议上,通报了全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成果。
事实上,在去年8月以前,潍坊虽未明确提出发展这一理论,但总部经济已然处于发展状态。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潍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支柱产业,培育了潍柴、福田、晨鸣等一批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总部经济可谓应运而生。2012年8月,潍坊市出台《鼓励企业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在我市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总部经济。
此后,“总部经济”一时间成为潍坊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而在各部门联合努力下,短短半年多时间,总部经济在潍坊落地生根,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占有蓝黄两区优势 发力总部经济
“‘蓝黄’两区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为经济社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8日,潍坊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在统筹考虑到国内外、市内外经济形势和潍坊经济发展的现状,潍坊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了深入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
“因为从目前形势看,潍坊市发展总部经济面临难得的机遇。目前经济形势下,跨国公司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逐渐将生产制造环节,以及地区总部、研发总部等职能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正在兴起;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将加速将其职能性总部从沿海的一线城市往二、三线城市转移,这为潍坊引进国内外总部企业,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潍坊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随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启动,鲁台经贸发展的日益深化,山东半岛城市群、青潍日组团和潍坊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潍坊作为区域性重要城市,地缘优势将更为突出,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为争取东亚地区和国内大型企业在潍坊市设立生产、管理、营销和研发总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潍坊总部经济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记者了解到,在机遇面前,潍坊市各县市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储备了一批优势项目,总部经济集聚发展的态势已然基本形成。
其中,潍城区充分利用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引进多家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奎文区将发展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有机结合,重点引进金融业、服务业、研发中心等总部和分支机构;中国食品谷建设经过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与多家企业集团和组织建立了联系渠道,为下步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全市引进企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工作呈现出以企业为主,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115家总部和分支机构中,企业类92家,占总数的80%,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类型数量也达到23家,所占比例达到20%。
潍坊总部经济发展仍在路上
不过,尽管短期内已取得较为靓丽的成绩单,但总部经济在潍坊的发展仍旧处于奋起阶段。
其中,青岛、烟台、威海等周边城市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争夺外部资源和总部企业等方面,潍坊市面临的竞争依然激烈。
与此同时,总部总量较小、发展不平衡、层次较低、布局较散等成为潍坊总部经济发展的掣肘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既维护好现有总部企业,同时不断创新外来总部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落户潍坊,仍然需要决策者开动脑筋,做出更多努力。
不过,正如上述潍坊市总部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所言,作为蓝黄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地的潍坊,有着众多优势,势必在发展总部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此,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教授也告诉记者,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以其良好的经济势头和优异的市场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选择落户中国大陆,在这种情况下,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对提高城市活力,扩大产业聚集规模,增加当地财政税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像济南、潍坊等二三线城市,在总部经济发展初期,可能会稍显吃力。把自身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一定的产业聚集地,同时完善自身体系,做好配套服务,有了自己的特色后,栽下了梧桐树,自然也就不难再引得凤凰来。”葛金田表示。
2002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提出了“总部经济”的概念,并在2004年发表了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所谓总部经济理论,简言之,就是本地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由此对该区域竞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自2003年起,总部经济理论第一次被实践应用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总部基地,经过十年的发展,早已成为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外埠企业进京三大企业总部群,成为了全国总部经济的示范区。而此后,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多个城市也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确定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
潍坊结缘“总部经济”
“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新引进企业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115家,其中市直部门单位引进42家,县市区及开发区引进73家……”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市发展总部经济总结推进会议上,通报了全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成果。
事实上,在去年8月以前,潍坊虽未明确提出发展这一理论,但总部经济已然处于发展状态。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潍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支柱产业,培育了潍柴、福田、晨鸣等一批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总部经济可谓应运而生。2012年8月,潍坊市出台《鼓励企业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在我市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总部经济。
此后,“总部经济”一时间成为潍坊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而在各部门联合努力下,短短半年多时间,总部经济在潍坊落地生根,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占有蓝黄两区优势 发力总部经济
“‘蓝黄’两区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为经济社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8日,潍坊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在统筹考虑到国内外、市内外经济形势和潍坊经济发展的现状,潍坊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了深入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
“因为从目前形势看,潍坊市发展总部经济面临难得的机遇。目前经济形势下,跨国公司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逐渐将生产制造环节,以及地区总部、研发总部等职能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正在兴起;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将加速将其职能性总部从沿海的一线城市往二、三线城市转移,这为潍坊引进国内外总部企业,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潍坊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随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启动,鲁台经贸发展的日益深化,山东半岛城市群、青潍日组团和潍坊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潍坊作为区域性重要城市,地缘优势将更为突出,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为争取东亚地区和国内大型企业在潍坊市设立生产、管理、营销和研发总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潍坊总部经济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记者了解到,在机遇面前,潍坊市各县市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储备了一批优势项目,总部经济集聚发展的态势已然基本形成。
其中,潍城区充分利用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引进多家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奎文区将发展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有机结合,重点引进金融业、服务业、研发中心等总部和分支机构;中国食品谷建设经过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与多家企业集团和组织建立了联系渠道,为下步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全市引进企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工作呈现出以企业为主,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115家总部和分支机构中,企业类92家,占总数的80%,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类型数量也达到23家,所占比例达到20%。
潍坊总部经济发展仍在路上
不过,尽管短期内已取得较为靓丽的成绩单,但总部经济在潍坊的发展仍旧处于奋起阶段。
其中,青岛、烟台、威海等周边城市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争夺外部资源和总部企业等方面,潍坊市面临的竞争依然激烈。
与此同时,总部总量较小、发展不平衡、层次较低、布局较散等成为潍坊总部经济发展的掣肘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既维护好现有总部企业,同时不断创新外来总部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落户潍坊,仍然需要决策者开动脑筋,做出更多努力。
不过,正如上述潍坊市总部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所言,作为蓝黄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地的潍坊,有着众多优势,势必在发展总部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此,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教授也告诉记者,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以其良好的经济势头和优异的市场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选择落户中国大陆,在这种情况下,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对提高城市活力,扩大产业聚集规模,增加当地财政税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像济南、潍坊等二三线城市,在总部经济发展初期,可能会稍显吃力。把自身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一定的产业聚集地,同时完善自身体系,做好配套服务,有了自己的特色后,栽下了梧桐树,自然也就不难再引得凤凰来。”葛金田表示。
2002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提出了“总部经济”的概念,并在2004年发表了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所谓总部经济理论,简言之,就是本地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由此对该区域竞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自2003年起,总部经济理论第一次被实践应用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总部基地,经过十年的发展,早已成为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外埠企业进京三大企业总部群,成为了全国总部经济的示范区。而此后,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多个城市也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确定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