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林立的黄埔港附近,一位原住民在江面上泛舟而过。马强 摄
珠江的“黄金岸线”,是去年广州“两会”上的“1号议案”,人大代表们始终认为珠江的“黄金岸线”的打造不仅能让广州走上新型城市的快车道,而且能让黄埔这个老工业基地彻底脱胎换骨。然而打造“黄金岸线”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目前23家“退二进三”的企业中,还有9家没有动,成为“拦路虎”,而这些“拦路虎”都在黄埔。
“整个‘黄金岸线’50%集中在黄埔区段,这9家国企都在黄埔区段”。在不久前市人大就打造“黄金岸线”举行的专题询问会上,黄埔区段上的国企搬迁问题成了焦点。众多代表都认为,打造珠江的“黄金岸线”最大的难点在于黄埔区企业的搬迁,老工业基地转型异常艰难。
目标
变身临港商务中心
广州打造“黄金岸线”与黄埔老工业基地转型密切相关,2011年广州市政规划提出了以重化产业为支柱的黄埔依托港口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变身为临港商务中心和近代革命历史旅游中心。该区域定位为“辐射华南地区的航运服务中心和专业性临港商务中心”、“广州城东的公共服务中心”、“高端滨江贸易中心”和“国家级近代革命历史文化旅游中心”。
地铁5号线、BRT的开通,实现了黄埔居民多年的渴望和迫切的愿望——建立与全市其他中心区之间的通畅交通。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说,黄埔产业基地转型难在如何处理好现有重化工业和发展高端商务产业的平衡。随着广州城市逐渐外扩,以黄埔为代表的城市郊区产业中心逐步变成了中心城区,由此必须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胡刚认为黄埔产业转型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整体搬走,让老产业基地彻底重生;二是维持现状,尽量不扩张,同时把剩余的产业土地转换成高附加值的商务金融用地;三是在现有产业生产上继续扩张规模,而这无疑将牺牲部分高端贸易的发展。
然而如何解决现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如何让高端商务人群愿意坐在一片被大厂房包围的写字楼里办公,这两个矛盾的解决,需要更高一级政府的统筹安排,也需要整体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作为配合。胡刚认为,广州提出打造珠江“黄金岸线”规划,可以让老工业基地变身临港商务中心的目标实现。
难题
传统企业搬迁难
根据区域实际,黄埔区深入实施了“转制社区城市化、城市社区现代化”战略,以建立新的群众利益发展共同体为目标,推进“三旧”改造。全区“三旧”改造总用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四分之一,其中已批复项目11个、用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仅文冲、横沙、茅岗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面积合计便有194.5公顷。如果都能改造完成,黄埔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形象地说不亚于“再造一个黄埔”,实现蝶变。
广州打造珠江“黄金岸线”涉及黄埔临港商务区的连片改造。在珠江岸线规划中,黄埔区10公里的江岸作为试验田,要将23家传统企业搬离珠江两岸,然而目前拟搬迁的23家企业,大部分为中央、省、市属国有企业,如文冲船厂、广州港集团黄埔港务分公司等均在列,一些还涉及到部队产业和物业,所以搬迁异常困难。
“外迁传统大型企业,把珠江岸线还给市民”的设想在2011年9月通过的《广州市黄埔中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就有提及。依照规划将搬迁港口码头,将港口功能转移到南沙港、新沙港,未来中西部有大量的沿江、码头、港口区的工业用地会成居住用地,也将由港口、码头、工业岸线逐步转为生活岸线。
如今行车在临近珠江的港前路和黄埔大道东时,几乎看不到江面。数十家企业的仓库、厂房和办公楼包覆着黄埔区10公里的江岸线。外迁江岸传统企业、打造珠江黄金岸线的消息前段时间又一次大规模见诸报端。但港区企业的员工们丝毫不以为意,因为此事他们并非首次得知。“消息传了几年,去年媒体也有过一次报道,可到现在为止也没点实在的动静。”嘉利码头客户服务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出路
被迁企业可否参与改造
“这个原来在广州版图上极为重要的生产岸线,其土地和功能置换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它未来会变成生活岸线。这一点在广州长期的规划里,一直非常清晰。”在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奇峰看来,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然而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却表示,目前的困境与许多企业的搬迁积极性不高有关,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珠江“黄金岸线”的建设进度,也影响黄埔的转型升级,是绕不过去的“拦路虎”。
“从‘黄金’位置到偏远之地,如果没有合理补偿,企业怎么可能愿意呢?”曹志伟如此分析“珠江黄金岸线”建设推进的难题。曹志伟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搬迁的相关补偿有不同看法。土地进行改造,转型升级了,但若补偿不到位,企业无法分一杯羹,自然缺乏积极性。曹志伟建议,“政府可以考虑统筹,让搬迁的企业也参与到土地的转型升级中”。
作为国内知名的港口码头物流集散地,部分物流企业对这块“风水宝地”心中难以割舍。广州中交物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旗下的黄埔广航码头正是黄埔区江岸线上的企业之一。码头在上世纪60年代建成,改革开放后发展成经营性码头,占江岸线159米。广州中交物流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赵然贵说:“做生意就是要成行成市,黄埔港区有着发达的交通网络和成熟的周边配套,我们当然不希望搬离这里。”
“外迁肯定对我们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赵然贵说,最大的影响就是搬迁停工带来的直接损失。物流企业搬迁后开工需要一个建设周期,码头建设至少需要两三年,招人、拓展业务至恢复生产还需一两年,运营成熟至少还需要5年。搬迁一进行,就要耽搁几年的经营时间。而对于码头员工,搬迁建设期间也只能遣散,建好了再重新招人开工。
另外,生产性岸线退出乏力:一些沿江企业土地出让预期收入难以平衡搬迁资金,不愿外迁;还有一些企业一时找不到外迁接手的“地盘”,土地收储比较艰难。
■专家访谈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刚教授:
绕开“拦路虎”从外围入手
作为广州最大、包袱最重的老工业基地,黄埔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刚教授认为,通过城市升级带动黄埔发展是黄埔一定要走的路。“只有城市升级了,产业才能根本转型”。城市升级,意味着黄埔要采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转换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提升。“黄埔在城市转型中确实遇到了‘拦路虎’,但也可以先绕开,从外围入手”,胡刚说。
南方日报:老城区如何搬迁一直是黄埔的一块“心病”,您认为有什么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胡刚:传统老工业遗留下来的搬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黄埔的发展。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老城区的转型和老产房的搬迁,难度很大,所以我认为暂时跳过这个问题,强调通过外围城市升级来带动发展。
南方日报:您认为城市升级除了打造临港商务区外,还有哪些路径呢?
胡刚: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改造提升黄埔东路,沿黄埔东路构建黄埔发展轴。
黄埔区早期的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大沙地和港区一带,所以大沙地东路和港前路一带发展得比较好,周围商业氛围浓厚,人气较旺。现有的城市主干道主要是大沙地东路、石化路、丰乐路一带,黄埔区的中心主城区也在大沙地。但是当前,黄埔区东部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城市主干道,东部一带城市化滞后,呈现为“城乡结合部”状态,即使改造也没有进行成片连续改造,导致整个区的发展不够现代化。如果只集中在大沙地一带进行城区发展,显然是不能带动黄埔区发展的。
黄埔区东部城区如何发展?
胡刚:黄埔东路就是加速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黄埔东路的前身是107国道,属于一条过境公路,是贯穿黄埔全区的道路之一。通过对黄埔东路的升级改造,完善它的商业、生活配套,带动产业发展,带旺周围地区的发展,使道路两侧从“城乡结合部”升级为现代化城区,使其成为黄埔区具体实施新型城市化的抓手之一。
南方日报:目前黄埔东路的改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胡刚:首先,这涉及到黄埔东路的功能定位问题。目前黄埔东路主要是承担生活与交通两种功能。作为城市主干道,黄埔东路的潜力还未充分挖掘,道路两侧景观形象差,因而难以起到带旺黄埔的作用。
南方日报:也就是说黄埔东路定位很重要?
胡刚:是的,黄埔东路如何定位关系到黄埔下一步发展。众所周知,广州有三条很出名的城市道路分别为环市东路、中山路和东风路。环市东路重在商业发展,金融发达,消费高。中山路则重视居住和生活功能的打造,步行街、公园、文化遗址丰富。东风路则集中了金融、行政、办公等功能。这三条道路都各尽其职,各有特色。
黄埔东路也具有这样的潜质,因为道路两侧以居民楼和商业为主,有一定的人口基础。通过对其升级改造,将环市东路、中山路和东风路的功能特色都集中在一起做,把黄埔东路打造成为一条集景观功能、绿化功能、生活性交通功能、商务功能、生活功能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区发展主轴线,为人们提供商务、医疗、生活、办公等各方面的便利。
南方日报:具体如何操作?
胡刚:第一步就是将生产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分开,长期以来两种交通功能的混合不仅破坏了路面质量,也让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恶劣。因此,要首先还原黄埔东路的舒适性,可以将交通功能逐步调整到广园路上,减轻交通压力,这有利于降低路面养护难度,减少道路两侧环境污染,也有利于道路两侧的景观打造。第二,对道路进行整修,改善两侧的景观。建议针对黄埔东路的景点地块进行规划改造,比如可以分成黄埔公园地块、南海神庙地块、庙头地块和南湾水乡地块,通过对其景点门口设置进行规划,把景点完全展露在路上。当汽车在道路上的时候,沿途都会注意到这些富有特色的文化景点,也能非常方便地进行游览。当然,相应配套的绿地景观、停车场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等等都要跟上。
除此之外,可以沿线开发建设酒店、文化娱乐设施,招商引资,建设更多的商务区和商圈,集聚人气。将生活配套做齐全,自然会有人愿意在这里生活、消费和投资,把景点与商业、商务串联起来,人气就会往起来,城区的美感则可以得到体现。
南方日报:除了黄埔东路的建设,黄埔如何才能更好地凸显黄埔发展的特色?
胡刚:黄埔有个长洲岛,非常适合做旅游开发。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非常有名,面积挺大的,文化景观颇多,生态环境很好,非常适合打造一个文化慢生活的休闲岛。长洲岛拥有如此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更要突出特色,打造以生活为主题的文化特色,凸显与荔湾、南沙等地区不一样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