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为基 产城一体:原阳借集聚区东风实现发展
发布时间:2014-01-28 16:38:00 阅读 次
原阳——和郑州最近,就隔着一座黄河大桥。
原阳——发展却一直最尴尬,在新乡市8个县中,不前不后。
而今,凭借集聚区建设的东风,原阳正在发生变化。
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的生动探索
6月26日上午12点多钟,骄阳似火,记者在原阳集聚区管委会综合办杨主任的陪同下来到区内拆迁安置小区“紫光明珠”社区。
一排排红白相间的小楼错落有致,社区内健身器材、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完善,“我们对于先搬迁的有奖励政策,一家奖励一套价值5万元的门面房。”驻社区负责安置的同志说。
据记者了解,该社区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可安置三个村的村民580户,2000多人,不但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还节约土地617亩,是我省建设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生动实践。
像紫光明珠社区一样,正在兴建的还有聚龙社区和永和社区,能充分满足区内涉及搬迁的村民安置,首批计划搬迁安置群众约2万人。
“我们集聚区内现有27个村,涉及拆迁约3万人,我们将这些分散的村落整合成5个社区,按照补偿标准来核算,村民基本不用花钱,都可以拎包入住,集聚区的企业有大量用工需求,只要他们愿意,就业在家门口都能解决,这项政策得到老百姓的称赞。”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铁城说。
同时,县政府按照“群众满意、集中安置、转化身份、稳定生活”的原则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入驻社区的居民在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吸纳农民向城市居民转移,腾出的土地也为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增加了土地置换指标。目前,区内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率达到86%,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达到97%,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率达到85%,60岁以上老人参保率、领取养老金率达100%,所有村庄整合搬迁后可腾出土地8600亩。“集聚人口向城区集中转移,在产城互融中实现产城一体,走上了人本协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原阳县县长、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段常庆说。
“集聚区的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集聚区的建设吸引大量企业投资,首先解决了就业问题,其次,改变了老百姓的住房、身份问题,就地由农民变为市民,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原阳县委书记李巨峰说。
以产为基
——夯实三大产业基础
“我们的产品配套东风、比亚迪、吉利、海马、郑州日产、金龙汽车、华泰汽车等十多家主机厂,在全省是第一家,在全国占据前5名,具有一定影响力。”河南斯凯特汽车管路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彦伟自豪地说。
在繁忙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根笔直的管子,经过他们设计的磨具,几番碾压,就变成曲曲折折的配套管线,包括整车制动管路、供油硬管等系统产品,目前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台(套)。据企业技术人员介绍,他们2009年通过了美国艾凯艾公司(AQA)ISO/TS16949:2009版换版认证,为将来更广范围内的认可打下坚实基础。
这家只有120人的企业,产值在两年内将达到1个亿,这充分体现了原阳集聚区汽车配件产业的特点“小而活”,像这家企业一样,汽车配件板块河南万向系统制动器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已形成年产160万只鼓式、35万只盘式制动器和250万只轮缸及27000吨铸件生产能力。
以”三元牛奶“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在原阳集聚区也形成规模,目前进驻有三元集团、大白鹅集团等十多家配套企业,记者在三元集团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看到,身穿蓝色工装的员工正在紧张地组织生产,据公司范经理介绍,该公司主要供应河南、安徽市场,近期由于奶源供应不足,没有满负荷生产,如果正常生产,年产值2亿元以上,安排就业1000多人。
原阳优越的区位优势更是吸引了大量家具企业的关注,离中心城市近,交通便利,人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凸显,符合家具制造企业的要求。记者在集聚区看到,占地2000亩,数十栋钢结构大型厂房已基本竣工,“目前已引进企业40多家,为了发挥更好的集聚效应,我们还要建设全省最大的家具销售卖场,单是家具产业园,产值将达到160亿元,物流、商业等配套将安置7万—8万人。”
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河南国基集团投资1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也正在紧张建设,东古电气等企业已经入驻,未来将形成100亿元的产值。
从2008年到现在,原阳县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6亿元,利用外资117亿元,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及特色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家具制造业四大产业集群。入驻企业119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88家,国内500强企业4家。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4.8亿元,税收收入1.05亿元,占全县比重分别达到75%、77.6%和81.8%。
今年以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86.6亿元,续建项目开工6个,总投资22.9亿元,发展势头强劲。按照规划,未来三年,产业集聚区年产值将突破200亿元,税收将达到4个亿以上。
产城一体
——改变原阳面貌
宽阔笔直的太行大道纵穿新城区和产业集聚区,集聚区与城区实现“八通一平台”对接,“七横连八纵,一环绕全城”的道路格局已经形成。老城区、新城区、集聚区三个城市片区地相连、路相通,成一体布局。在配套设施上共享共用,用电、用气同网,供水同网,集聚区企业优惠;交通、电信、邮政、气象等设施均实行产城一体化服务。
5年时间,5年拼搏,原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发挥产业集聚区的主平台作用,走出了一条务实稳健的产城一体化之路:发展一片产业,兴盛一座城市。城区面积由原来的26平方公里扩展到33.5平方公里,人口由6.1万人增加到12.6万人,环境宜居宜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道路铺到哪里,绿化带就延伸到哪里;企业入驻在哪里,墙内墙外绿化就覆盖到哪里。目前产业集聚区已建绿地63.1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观赏树木8万多株。东西关排水系景观项目已经启动,一两年内,随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引进项目的陆续投产,一座生态环境优良,产城融合发展的文明之城将矗立在黄河之滨。
原阳——发展却一直最尴尬,在新乡市8个县中,不前不后。
而今,凭借集聚区建设的东风,原阳正在发生变化。
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的生动探索
6月26日上午12点多钟,骄阳似火,记者在原阳集聚区管委会综合办杨主任的陪同下来到区内拆迁安置小区“紫光明珠”社区。
一排排红白相间的小楼错落有致,社区内健身器材、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完善,“我们对于先搬迁的有奖励政策,一家奖励一套价值5万元的门面房。”驻社区负责安置的同志说。
据记者了解,该社区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可安置三个村的村民580户,2000多人,不但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还节约土地617亩,是我省建设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生动实践。
像紫光明珠社区一样,正在兴建的还有聚龙社区和永和社区,能充分满足区内涉及搬迁的村民安置,首批计划搬迁安置群众约2万人。
“我们集聚区内现有27个村,涉及拆迁约3万人,我们将这些分散的村落整合成5个社区,按照补偿标准来核算,村民基本不用花钱,都可以拎包入住,集聚区的企业有大量用工需求,只要他们愿意,就业在家门口都能解决,这项政策得到老百姓的称赞。”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铁城说。
同时,县政府按照“群众满意、集中安置、转化身份、稳定生活”的原则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入驻社区的居民在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吸纳农民向城市居民转移,腾出的土地也为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增加了土地置换指标。目前,区内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率达到86%,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达到97%,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率达到85%,60岁以上老人参保率、领取养老金率达100%,所有村庄整合搬迁后可腾出土地8600亩。“集聚人口向城区集中转移,在产城互融中实现产城一体,走上了人本协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原阳县县长、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段常庆说。
“集聚区的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集聚区的建设吸引大量企业投资,首先解决了就业问题,其次,改变了老百姓的住房、身份问题,就地由农民变为市民,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原阳县委书记李巨峰说。
以产为基
——夯实三大产业基础
“我们的产品配套东风、比亚迪、吉利、海马、郑州日产、金龙汽车、华泰汽车等十多家主机厂,在全省是第一家,在全国占据前5名,具有一定影响力。”河南斯凯特汽车管路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彦伟自豪地说。
在繁忙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根笔直的管子,经过他们设计的磨具,几番碾压,就变成曲曲折折的配套管线,包括整车制动管路、供油硬管等系统产品,目前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台(套)。据企业技术人员介绍,他们2009年通过了美国艾凯艾公司(AQA)ISO/TS16949:2009版换版认证,为将来更广范围内的认可打下坚实基础。
这家只有120人的企业,产值在两年内将达到1个亿,这充分体现了原阳集聚区汽车配件产业的特点“小而活”,像这家企业一样,汽车配件板块河南万向系统制动器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已形成年产160万只鼓式、35万只盘式制动器和250万只轮缸及27000吨铸件生产能力。
以”三元牛奶“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在原阳集聚区也形成规模,目前进驻有三元集团、大白鹅集团等十多家配套企业,记者在三元集团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看到,身穿蓝色工装的员工正在紧张地组织生产,据公司范经理介绍,该公司主要供应河南、安徽市场,近期由于奶源供应不足,没有满负荷生产,如果正常生产,年产值2亿元以上,安排就业1000多人。
原阳优越的区位优势更是吸引了大量家具企业的关注,离中心城市近,交通便利,人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凸显,符合家具制造企业的要求。记者在集聚区看到,占地2000亩,数十栋钢结构大型厂房已基本竣工,“目前已引进企业40多家,为了发挥更好的集聚效应,我们还要建设全省最大的家具销售卖场,单是家具产业园,产值将达到160亿元,物流、商业等配套将安置7万—8万人。”
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河南国基集团投资1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也正在紧张建设,东古电气等企业已经入驻,未来将形成100亿元的产值。
从2008年到现在,原阳县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6亿元,利用外资117亿元,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及特色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家具制造业四大产业集群。入驻企业119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88家,国内500强企业4家。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4.8亿元,税收收入1.05亿元,占全县比重分别达到75%、77.6%和81.8%。
今年以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86.6亿元,续建项目开工6个,总投资22.9亿元,发展势头强劲。按照规划,未来三年,产业集聚区年产值将突破200亿元,税收将达到4个亿以上。
产城一体
——改变原阳面貌
宽阔笔直的太行大道纵穿新城区和产业集聚区,集聚区与城区实现“八通一平台”对接,“七横连八纵,一环绕全城”的道路格局已经形成。老城区、新城区、集聚区三个城市片区地相连、路相通,成一体布局。在配套设施上共享共用,用电、用气同网,供水同网,集聚区企业优惠;交通、电信、邮政、气象等设施均实行产城一体化服务。
5年时间,5年拼搏,原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发挥产业集聚区的主平台作用,走出了一条务实稳健的产城一体化之路:发展一片产业,兴盛一座城市。城区面积由原来的26平方公里扩展到33.5平方公里,人口由6.1万人增加到12.6万人,环境宜居宜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道路铺到哪里,绿化带就延伸到哪里;企业入驻在哪里,墙内墙外绿化就覆盖到哪里。目前产业集聚区已建绿地63.1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观赏树木8万多株。东西关排水系景观项目已经启动,一两年内,随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引进项目的陆续投产,一座生态环境优良,产城融合发展的文明之城将矗立在黄河之滨。